70's

星期日, 八月 26, 2007

《梦想中国》PK《超级女声》――折射中国宪政困惑

 
http://www.fatianxia.com/blog_list.asp?id=24240

《梦想中国》与《超级女声》都是诞生于2004年,都是以唱为主的选秀节目,他们都为中国少男少女提供了展现自我的机会和实现梦想的舞台……它们之间既有太多的相似之处,也有着很多的不同。许多人都曾拿二者做以对比,支持《梦想中国》的人认为,《梦想中国》坚决抵制"跑调走音",选手通过自己的歌唱实力成就音乐梦想,而不是其它诸如人气、相貌等因素;支持《超级女声》的认为,《梦想中国》妄自尊大,仅仅通过几个评委就决定选手的去留,不符合大众审美观,不适合现代社会平民选秀的发展趋势,此外最后选出的选手由于没有得到观众的认可,其知名度不高。造成这样结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二者的决策机制即评审机制不同,我们尝试从这一制度角度作以比对。 2006年的《超级女声》刚刚落下帷幕,尚雯婕以5196975的短信票数当选冠军。《超级女声》是主要依靠"民主"评选的方式,以公众投票的多少来决定选手的胜负,评委主要的职责是点评,一般不对评选的结果起决定作用。这样做的好处除了因观众短信投票给主办方带来经济利益外,还使获胜者在今后的"星途"上可能获得更多的支持,拥有更多的民众基础。而《梦想中国》则不同,它主要依靠评委打分来判断选手的优劣。评委作为音乐方面的专家,更多的是考察选手的歌唱实力,正如《梦想中国》的制片人哈文所言,任何人"都不能能跑着调进入《梦想中国》,选手取胜更多地是依靠个人的歌唱实力,是音乐成就梦想,而不是人气成就梦想,不管是谁,不管人气有多高,都不是梦想中国所要选取的合适对象。" 由于二者决策机制不同,导致二者在实践运作中出现了一些颇受争议的事件。比如2006年《梦想中国》的选手刘小乔因一位评委对他的唱法表达了不同意见而主动退出20强比赛,导演兼活动统筹周稚舜认为《梦想中国》违背平民选秀的初衷,导致人气选手几乎全军覆没,因而主动退出了《梦》剧组;2005年《超级女声》的冠军得主李宇春被指唱功一般,唱法平平,更有叶一茜、厉娜等被认为有跑调之嫌,凭"漂亮脸蛋"获进"超女十强"…… 毫无疑问,专业与普众,精英与民主的口味并不总是一致。一味的精英可能由于个人的能力和偏见以及对权力的滥用导致错误;一味迁就民主可能由于民主的激情和不理性而断送整个决策。从中外生活经验和宪政经验看来,民主与精英结合,相互制衡和妥协后所做出的判断正确的几率最大。创造一个平台或者说一种制度,使民主与精英都享有话语权,并通过相互博弈最终得出的结果会相对合理。《梦想中国》与《超级女声》的PK折射出现实生活中民主与精英关系的困惑,要选出人气和水平双丰收的选手,得出一个既符合大众意识流又相对理性的结果,有效的方法是设计一种能够使二者对话与协商的制度,给与评委和观众各一定比例的话语权和决定权,如各50%,或者更为复杂一些,大众评选出一个结果,然后由评委决定,评委的决定仍然不是最终的结论,对评委的决定不满,大众可通过短信达到一定的票数要求评委下课……或许对于一个游戏这样做太复杂了,但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复杂的制衡制度设计却可以避免很多操作层面的漏洞。《梦想中国》和《超级女声》的选秀如此,包括人大制度在内的宪政制度也是如此。     

文章评论:

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须注明"转自 法天下-法学评论网"字样,并标明本网网址 http://www.fatianxia.com

0 Comments:

发表评论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