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市场还是靠救世主 郭凯
Sent to you by arnold via Google Reader:
via 郭凯经济笔记 on Aug 26, 2007
原文发表于上周一《新快报》
在一场正在发生的金融市场波动中,想要看清楚事情的全貌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对于政策制定者和金融市场的参与者而言,他们却是在没有完全弄清楚究竟会怎样的时候就要做出自己的判断,市场会犯错误,政策制定者也会犯错误。
机缘所致,在这场次级债风暴中,我正在美联储进行自己的博士论文研究,虽然根本无法知道任何决策的过程和细节,但是仅凭耳濡目染还是能对事情有些亲身的体验。
8月7日,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决定维持联邦基金利率在5.25%不变,对于已经有点风声鹤唳的金融市场而言,这不能算是一个很好的消息。联储在声明里说的非常清楚:他们意识到了整个经济有增速放缓的迹象,他们也注意到了金融市场的波动,但是维持利率不变的决定是基于对可能的通货膨胀压力的考虑。很显然,在通货膨胀和金融市场稳定这两件事情上,联储在那时那刻的判断是通货膨胀的危害可能更为重要,换句话说他们对于金融市场存在的危险并没有觉得太严重。
8月8日,出席前一日公开市场委员会联储主席,副主席还有三位行长花了一个小时接见我们这些在联储做研究的博士生。当时的要求是:除了货币政策,什么都可以聊。于是,那天聊天的一个主题就是:次级债市场。我对美联储当前的领导机构最大的担心是这个机构太学术了:见我们的五个人中,四个是经济学博士,其中三个曾经是大学教授,而只有一个在华尔街历练过。在次级债的问题上,那时他们明显还是处于谨慎乐观的状态。虽然他们也意识到了这件事情有点危险,虽然他们也知道次级债市场并不成熟,但是他们还是对华尔街自己消化风险的能力具有信心。其中一位对我说:这是一个新生的市场,很多别的成熟市场存在的避险工具在这个市场并不存在,很多应该在别的市场发生的调整还没有在这个市场发生,但是能够目睹一个新生市场逐步的走向成熟,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今天,我对这句话的解读是:华尔街应该能照顾好自己。
但是,华尔街没有照顾好自己。现在还不是时候去追究为什么那么多金融机构如此大胆的放出了那么多低息高风险的按揭贷款,现在也并不清楚为什么这几年全球金融市场充裕的流动性只是追高了美国的房价和股价却没有导致全面的通货膨胀,更大的谜团也许是当美国在疯狂借钱的时候国际金融市场的利率竟然能够一直如此之低,总之这个关于流动性的故事几乎就是在几天之间逆转了。
8月9日,欧洲中央银行向欧洲各国银行紧急注资,试图阻止因为次级债危机和银行惜贷引起的流动性干涸。欧洲央行用的语言是:如果必要,要多少流动性我们就提供多少流动性。
8月10日,美联储发表声明:我们的贴现窗口完全开放,想借多少就能借多少。那一天,联储餐厅里的气氛明显有点紧张,大家都在讨论股市的事情,大家都在猜测市场的反应会是什么。
但是华尔街对这样的决定显然并不知足,欧洲央行和美联储的做法引起的是欧洲和美国股市的暴跌。显然,维持利率不动的注资,在一个已经没有人愿意借钱的市场里是不会有太好效果的。我相信,华尔街的很多人在等待救世主的出现:他们希望美联储和其它中央银行能够直接或间接的承担他们的损失,用多印票子的方法。而美联储则在期待市场自己拯救自己,中央银行是不能乱印票子的。克鲁格曼在《纽约时报》上大声呼喊:要解决问题,而不是解决不良贷款。
到了上一周,这个故事似乎已经演化成市场和救世主之间的博弈了。联储在不调息的前提下,不断向市场注入短期的流动性,我想他们在期待市场的信心能够恢复。市场则继续不卑不亢的振荡下跌着。于是,到了8月17号,联储终于屈服了,用一种非常奇怪的姿态:维持联邦基金利率不动的同时下调贴现利率50个基点。市场应声大涨,当日市场的解读是:贴现率都降了,降息还会远吗?
这场故事的结局还远未可知,但愿这一次市场真的是对的,万一不行了,那就但愿美联储真的是救世主吧。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 on 郭凯经济笔记
- Subscribe to 郭凯经济笔记 using Google Reader
- Get started using Google Reader to easily keep up with all your favorite sites
0 Comments:
发表评论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