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树铮 从黄昏起飞
这半年继续读晚清民国史,又有两人吸引了我的目光。一个是陈炯明,一个是徐树铮。在孙中山的光芒之下,前者的形象几乎完全被扭曲遮蔽。如果有机会,我想以陈为入口,探讨一下民国十年前后的"联省自治"问题。陈之叛变孙中山,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地方主义与大一统思维的争斗。关于后者,根据我的阅读经验,民国前半期(1911-1927),真正能打仗、堪称将才的出类拔萃之人物,有以下三个:蔡锷、吴佩孚、徐树铮(很多人会推许黄兴,其实黄是被后人神化出来的将星,若不信,可审查黄的军事生涯,打过几多胜仗,无论优势颓势,客气一点说,实力平庸的黄属于那种"屡败屡战"的英雄)。三者当中,蔡松坡自然最可惜,德才双馨,几近完美,英年早逝,令人空叹"谁识周郎竟短命,早知李靖是英雄"。吴佩孚的技战能力最高,其短处在于只懂军事而不懂政治,且以君子自命,道术不能兼顾。徐树铮大才磐磐,不仅知兵,而且具有纵横家之气质,在政海游刃有余,其弊病则是性情过分狂傲,刚愎自用,目无余子,同时心狠手辣。他是段祺瑞的腹心,段之一生,真可谓成也小徐,败也小徐。论小徐的资料,我已经收集得差不多,只是尚未找到写作的切入点。现在写东西不比从前,一定要敲下立论的基点和文章的格局,才敢动笔。这里先转一些徐树铮撰的联语,蔡、吴、徐三人皆是文武全才,蔡锷的文学作品极少流世,吴佩孚的诗,偶有佳句,整体却平平,至于小徐,倒可以借用钱钟书《围城》评论董斜川的话:"即使不是儒将作的,也算得好了。"
美人颜色千丝发;大将功名万马蹄。 ――自题
飞气吐长虹,天与大江成锁钥;骞身摘星斗,人从绝顶看光芒。 ――题江西九江锁江亭
拍岸涌惊涛,辽海月明闻鹤语;回栏凭砥柱,沧江云卧有龙吟。――题九江昭忠祠船厅
当时变出非常,万丈白虹平地起;今日魂归何处,九霄孤月照人寒。 ――挽汤觉顿等海珠三烈士
小住即蓬莱,更鹤侣云俦,跌宕平原十日洒;重来访泉壑,记鹭汀烟渚,苍茫大海五湖秋。 ――题江西石钟山坡仙楼
仗匹夫节,挽九庙灵,其志堪哀,其愚不可及也;有六尺孤,无一�土,斯人已死,斯人谁复为之。 ――挽张勋
万年之政,孰者民先,曷居乎一言而兴,一言而丧;十稔以还,使无公在,更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挽孙中山
沧江艳月,紫阜垆烟,渔具亦宾俦,眼底风晖足潇洒;红雨涨天,绿阴满径,琴樽忘主客,云中楼观是神仙。 ――题江西九江昭忠祠听涛眺雨轩
这三人的运命都不怎么好。蔡锷病逝,算得了善终;吴佩孚据说是死于日本人的毒手;徐树铮更惨,盛年之时被冯玉祥仇杀。南通状元张謇闻此噩耗,痛心不已,所撰挽联正可作结:
语谶无端,听大江东去歌残,忽然感流不尽英雄血;边才正亟,叹蒲海西顾事大,从何处更得此龙虎人。
0 Comments:
发表评论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