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涨价,那就只能缺斤少两 郭凯
Sent to you by arnold via Google Reader:
via 郭凯经济笔记 on 1/16/08
价格管制,按照"国际经验",从来不能对付通货膨胀,可是最近有关部门引用"国际惯例",作为对一些商品进行价格管制的理由之一。
这让我想起了格林斯潘书里的一段,说他和李鹏总理会见的事情。他说李鹏知识相当丰富,当格林斯潘向他游说减少政府管制,多允许市场经济发挥作用的时候,李鹏回应到: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你们美国也经常做,比如说尼克松不是就进行了价格管制,宣布冻结价格。格林斯潘感到有点无奈:这是事实。
可问题是,谁都知道,尼克松的价格管制,或者价格冻结是一个相当失败的政策-通货膨胀没有抑制住,还造成了短缺。这番对话,放到今日连话都不用大改。
"不能用价格管制来对付通货膨胀",
"不一定,尼克松当年不也是通过价格管制,冻结价格来对付通货膨胀,这是国际惯例"
"这是事实,但…"
如果价格真的被管住了,我能预期的就是系统性的缺斤少两。通货膨胀不是养猪的,种粮食的,或者生产液化气的人搞出来了,也不是卖猪肉,卖粮食,卖液化气的人搞出来了。钱不值钱了,你还不让人提价,那就只能少给了。
看来总得有人要为通货膨胀负责了。我预期,2008年中国会出不少"奸商",罪名大概是:投机倒把,囤积居奇,哄抬物价。或者更简单一点:扰乱市场秩序。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 Subscribe to 郭凯经济笔记 using Google Reader
- Get started using Google Reader to easily keep up with all your favorite sites
0 Comments:
发表评论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