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为奥运北京外交“忍”字当头
Sent to you by arnold via Google Reader:
via ♥聯合網報@blogger♥ by ♥联合网报♥ on 11/5/07
最近几个月,中国在几个国际热点问题上的外交颇为不顺。除了在缅甸和达尔富尔问题上继续受到西方压力之外,朝韩领导人金正日和卢武铉在上月举行峰会时,不加掩饰地流露出将北京排除在未来半岛和平谈判之外的意图,引起中国作出愤怒的反应。 在处理达赖喇嘛访问西方国家的事情上,中国更是连失城池。由于外交表态前后不够连贯,言行之间更是缺乏有效的配合,结果使几个西方大国在此问题上一个比一个强硬,中国显得进退失据。
中国一贯表明反对任何国家的官员与达赖喇嘛接触。虽然这一点不可能完全做到,但中国过去曾多次成功地迫使一些国家作出了让步。可是今年以来,中国在这方面接连受挫,不只是未能阻止西方国家邀请达赖访问,而且更没能阻止这些国家的领导人与达赖会晤。
抗议不停,忍让不止
这一连串的外交受挫始自今年6月。当时,达赖访问澳洲,霍华德总理出面会见。中国事先交涉没有成功,事后作出的反应也很温和。从中澳高层保持正常接触、双边经贸交往波澜不惊的情况看,中国对澳洲政府固然心有不满,但最后还是忍了下来,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接着在9月份,达赖喇嘛访问德国,默克尔总理不顾中方交涉,坚持予以会见。而其前其后的相关事态,更给人以两国政府已事先达成谅解的印象。
在达赖访德之前,默克尔曾经访华,北京方面必定曾试图说服她不要与达赖见面。但是,要么是因为德方态度非常坚决,要么是因为中方态度不够坚决,总之是默克尔按原计划会见了达赖。为了表示不满或者自找台阶,中方悄悄取消了中德双边人权对话。这个微不足道的象征性措施,似乎再次表明了中国要淡化处理的意图。
这个意图可以从外交部发言人的表态中得到印证。在一次记者会上,有记者问中方对默克尔即将会晤达赖有何反应,发言人以温和的语气回答说:"中方要求德方从中德关系大局和两国人民根本利益出发,不允许达赖访德,官方人士不与达赖进行任何形式的接触,以免损害中德关系。"
若把发言人针对霍华德的表态拿来比较,就更能看出中国的忍让。那次的表态是:"澳方不顾中方多次严正交涉,执意允许达赖入境并安排总理等政要会见,是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
接着就是达赖喇嘛在10月中旬访问华盛顿,接受美国国会颁奖并与布什总统会晤。客观地说,中方是无法阻止国会颁奖给达赖的,而只能对白宫施加压力。与针对德、澳政府的表态相比,中方这次终于发出了措辞强烈的声明。外交部发言人的表态是:"美国会为达赖'颁奖'、美国领导人出席有关仪式并会见达赖,严重违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严重违背美国政府多次重申的承认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立场。"
然而,由于此前轻易放过了澳、德两国,北京对华盛顿更是无计可施。在强烈的言辞反应之后,中国没有作出任何与之相匹配的实质性措施。后来,据西方媒体报道,中国已决定取消全国人大委员长吴邦国的访美计划。但这个措施依然是不痛不痒,对美国来说无关紧要,所以丝毫起不到表达不满、惩戒美国、警告其他国家的目的。而且,这种反应措施与先前的强烈言辞显得很不协调,忍让的心态显而易见。
巨人的手脚被奥运束缚
实际上,美国国会一名议员早就指出,中国虽然一直在抗议,但不可能采取报复措施。这种判断无疑是准确的,说明美国对中国的心理和底牌了如指掌。在美国之后,加拿大政府在接待达赖过程中变本加厉,甚至是肆无忌惮,原因就在于此。
今年年中,加拿大政府宣布授予达赖喇嘛"荣誉公民",北京方面提出抗议,但在行动上却没有任何后续反应,这使加拿大发现中国在双边关系上不会轻举妄动。哈珀政府此次邀请达赖访问,对中方的交涉和抗议完全置之不理,中方越是抗议,加方就越是强硬,原因就在这里。
布什会见达赖使北京感到不爽,但白宫毕竟还有所顾忌,不在公开场合会见,不向媒体开放,不透露谈话内容,甚至连照片都不公布。而在加拿大,哈珀总理故意把会见达赖的地点安排在自己的办公室,允许记者采访,高调公布谈话内容,显然是要与北京对抗到底。而负责接待达赖喇嘛的一名部长甚至公开说,之所以要高调接待达赖,目的就是要告诉全世界,中国政府打压达赖是适得其反的。
加拿大政府为何敢于公然蔑视中国政府?最明显的原因之一,就在于中国过去所发出的威胁都证明是虚张声势。有了这个经验,它这次绝不相信有什么理由要为自己的言行付出代价。到目前为止,这一判断并没有错,因为北京方面确实没有表现出要采取任何报复措施的迹象。
也许是考虑到在奥运之前遇到的国际压力已经够多,中国才如此努力地淡化达赖喇嘛所引起的外交纠纷,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忍过奥运会再说。在这种心态下,中国在处理达赖访问西方国家的事情时,手脚都被束缚,软也不是,硬又不能。
假若不是这个原因,那就只能从其他角度解释。其一,北京可能并不认为这些国家真的干涉了中国内政;其二,对这些国家提出外交抗议只是例行公事而已;其三,这些表态是冲着国内民众而说,并非是针对相关国家;其四,静候有关国家按照中方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纠正错误做法,消除恶劣影响"。(作者 杜平)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 Subscribe to ♥聯合網報@blogger♥ using Google Reader
- Get started using Google Reader to easily keep up with all your favorite sites
0 Comments:
发表评论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