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s

星期二, 十月 30, 2007

石油价格上涨是一场阳谋(本人认为太正确了)

(反垄断法中最有趣的就是给予所谓的国家经济命脉以垄断的特权,自以为国家垄断以后就可以让这些企业以国家利益为重,而恰恰相反的是这些垄断企业早已形成了自身的一个利益集团,他们能够代表的只能是他们自己,他们考虑的也只能是他们集团自身的利益,我们知道当一个市场充分竞争的时候我们才能有最好的产品,这样对政府也是最有利的,因为这样的市场政府才能调控自如,希望我们能尽快打破石油垄断,如果不能,那么只能进行改革管制。)
http://yetanyetan.blog.sohu.com/68832316.html

石油价格上涨是一场阳谋 2007-10-27 南方都市报
    中国石油行业的非市场博弈已经使石油市场患上了周期性痉挛症,油荒如野草,一年数次蔓延。谁是油价上涨的牺牲者?政府、石油企业,还是消费者,各方都在指责对方趁火打劫,这说明在市场外衣下的行政管制体制出了大麻烦。
    据报道,随着各地资源日趋紧张,新一轮油荒有席卷各地之势,目前国内柴油零售市场已全线告急,部分地区更陷入脱销境地。由于批零业已倒挂,有少数民营油站加价销售,更多的则关门大吉显示。最新的报道称,中石化承认部分地区出现油荒。
    石油价格上涨是场阳谋,通过这场阳谋,整个世界、一个国家、无数行业实现了财富再分配。
    从国际方面来看,油荒被人为夸大。根据世界能源理事会9月份的预测,目前国际石油、天然气储存应付到2050年绰绰有余,而中国也接连宣布发现了几个大油田。但随着美元的持续下跌,世界范围的货币泛滥,导致以石油为代表的实物资产接连跳空上涨。石油业已成为世界货币战争的重要一环,通过拉高石油价格,那些拥有实物资源或者拥有资源定价权的国家,通过向出口加工拉升经济的国家收取隐性"资源税",获得了主要利益。上周末,在美国宣布对伊朗实行制裁后,纽约原油期货市场升至每桶92.22美元的新高,离一些分析师预测的100美元只有咫尺之遥。为加入这场石油争夺战,中国石油巨头们也在世界范围内开发新的油源,铺设新的管道,设立第三条亚欧大陆桥以保障运输生命线的安全。这是中国政府创造一切条件为石油垄断企业在金融、资本、消费市场集聚资源的根本原因,这样做的后果直接导致石油行业成为政府垄断市场的典型缩影。
    虽然原油成本上升,但国内石油垄断企业仍然是获益者。首先,他们所垄断的资源足以使他们打通从上游原油勘探到下游炼化产业的完整产业链,即原油价格上涨与下跌时均可获利,原油价格上涨时部分石油用于出口获得高价,同时也可以因为石油价格高企而提升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的价值。另一重不为人知的隐性收益是,企业在国内成熟油田开采的石油也以国际高质低硫油计算成本,使炼化亏损数额被人为夸大,这就使石油垄断企业在拥有保障经济安全与民众福利的美名之余,还能向政府逼宫要价。如上石化公布三季报,三季度净利润亏损9472.2万元,政府不得不考虑中石化今年前三个季度净利润节节下降的颓势。2006年初中央财政补贴了中石化100亿元,明年中石化也可能获得类似的"顾全大局奖"。中石油成为数年蝉联亚洲最赚钱公司、中石化成为中国500强企业的榜首,绝不是仅仅帐面游戏。
    由此可见,这场阳谋中,国际资本市场巨头、政府、垄断企业是获利一方,那么,民众呢?他们可以购买市盈率25倍以上甚至可能到达50倍的石油垄断企业的股票,可以在资源价格管制中得到朝不保夕的低价能源。有两点需要澄清,一是从人民币实际购买力来说,中国消费者付出的油价并不低,二是私家拥有者以养路费、过桥费等等名义,支付了大大高于国际平均价格的交通成本。一场空前的财富转移游戏,在国际资本与中国资源定价机制转型背景下上演,最终消费者没有任何置喙余地。
    不得不指出,石油行业的国家管制主义加剧了业已失衡的石油市场,本应成为市场化改革制订者与督导员的政府部门沦为救火队长,勉为其难地平衡各方利益。发改委虽然同情石油巨头的涨价申请,但为了顾全抑制消费价格指数快速上涨的大局,不得不暂停资源价格改革的步伐。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于9月12日下发通知,要求各地严格控制出台政府提价措施,今年内原则上不再出台新的政府提价措施。此前,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先后两次向发改委提交成品油涨价方案未果。10月25日,由于部分地区液化气市场价格出现持续大幅上涨,发改委发布《关于切实加强液化气价格管理保证市场供应的通知》要求中石油、中石化集团努力增加资源供应,以确保液化气供应不脱销。
    有充分的证据表明石油垄断巨头的决不会白白牺牲,说到底,石油垄断巨业由政府控股,最终得由政府承担成本,从小处看利益联系密切;从大局看,政府管制所产生的巨无霸央企已经使中国的石油安全被动捆绑在了石油垄断企业上,所谓尾大不掉,莫此为甚!每次油价大幅上涨是石油巨头们逼迫定价市场化的绝佳机会,其实质是在获得了资源垄断权之外,加上定价权垄断权,在批发价格之外再获出厂价与销售价,这样垄断之环方能圆满。
    要放开定价权,就得打破垄断。如果说在垄断的情况下,我们还有什么能够指望的,那就是指望政府不要放弃对价格的管制权,并且在石油产业链条中给予有某方面专业优势的民营企业以生存空间――两害相权取其轻并不是市场的优化选择,但现在国内的消费者只能寄希望于次劣选择。

0 Comments:

发表评论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