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金融危机化解路线图 / 毛毛雨

汉江汝矣岛码头往蚕室码头的游船还有半个多小时才起航,买好了船票的我还有充足的时间可以在码头上消磨。我回头打量起身后高楼林立的汝矣岛,这对外国游客来说未必是个什么景点,但有着首尔"曼哈顿"之称的这个江中沙洲对韩国来说却是足够重要,韩国最重要的银行、证券公司总部包括韩国证券交易所均设立于此,对于试图探究十年前那场金融危机如何影响韩国的人来说,汝矣岛正是当年风云变幻的主战场,而那些玻璃幕墙的后面,有的正是韩国曾经的伤痛。
选择这趟可以畅览汉江江景的游船当然并非只是为了单纯的观光,在韩国1997年末遭受金融危机之前,这条亚洲的"小龙"生猛得可以,自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后逐渐起飞的经济一度被人惊呼为"汉江奇迹",在汉江上坐船溯流而上穿越那一座座密集的跨江大桥,你仿佛就在穿越时空去体味韩国经济沉浮的历史。
我坐的那条船叫"朱蒙号",关心"韩流"的人都知道,《朱蒙》正是韩国MBC电视台最近推出的一部古装韩剧,而类似"一个裴勇俊能抵多少多少对日出口"的说法亦常常被韩国民众津津乐道,无疑,在这个十年前遭受重创、被迫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援助而被称作"国家破产"的国度里,其经济和社会正在发生许许多多令人惊叹的新变化。
游船在一个小时后准时到达了蚕室,将近20年前的1988年汉城奥运会开幕式正是在此间的蚕室综合运动场举行,韩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也正是在那时开始。今天,走出金融危机的韩国已是全球第十大经济体,再次让世界惊叹。
就从这趟汉江之旅开始吧,我们一起走进韩国,去触摸韩国如何走出昔日的危机以及今日韩国的真实状况。
2500亿,外汇高储备抗风险
6月4日,就在我抵韩采访前的一周,韩国联合通讯社发布的一条消息引人关注,韩国央行当天宣布韩国的外汇储备已在5月末超过了2500亿美元。这个数字不由得要让人与十年前韩国发生金融危机时的外汇储备进行一番对比。1997年末,韩国的外债高达1569亿美元,而外汇储备只有区区几十亿美元,危机发生时毫无偿债能力。
标准普尔公司的国际知名货币分析权威卡拉姆・亨德森,在其1998年出版的分析亚洲金融危机的专著《亚洲在衰落?》一书中曾这样介绍韩国的问题:"韩国的情况,不是比泰国还糟就是和泰国一样糟","但韩国并不是像泰国或是马亚西亚和印尼一样,被房地产的危机所困扰,它更多的是受到了债务的重压"。
我在韩国采访了釜山东亚大学多位韩国知名的经济学教授,颇具意味的是,他们都用"韩国外换危机"这样的词汇来表述十年前他们国家所遭受的灾难,"外换"在韩语中是外汇的意思,在他们看来,韩国当时危机的爆发,是表现在金融和外汇问题上。这当然只能说是一个简明的概括性说法,事实上,经济学家后来的总结表明韩国大财阀的快速扩张,以及不是靠市场需求而是靠疯狂举债和投资拉动经济,此种不健康的发展模式为危机的发生埋下了祸根。
回到韩国人所说的"外换"问题,当我在仁川国际机场入境后马上就面临换钱问题时,机场一间新韩银行的兑换点当天的韩元兑美元的汇率是现钞交易1美元可以换到901韩元,后来我在釜山一间非银行开设的兑换点换到了稍好一点的1美元兑925韩元,之后在首尔市区汝矣岛韩国外换银行则换到了1美元兑913韩元。对我来说,无论如何这都并不是一件开心的事,尽管人民币最近对美元的升值让我们出国时颇有点"趾高气扬"的感觉,但韩元对美元的升幅近几年来已超过15%,远高于人民币,就个人赴韩消费而言,人民币的"值钱"被韩元的"更值钱"抵消了。
当然,今天韩国人腰杆子是粗了,同样的韩元可以换到更多的美元。要知道,1997年12月13日,韩国汇市最黑暗的一天,当天1美元可以换到1737.6韩元,整个韩国美元紧缺,高负债的银行和企业都想换到美元来还债,真正的"外换危机"啊!
相关统计数字表明,1997年韩国的人均国民收入即达到了1万美元,可是到了1998年,危机后经济的负增长加上韩元的贬值,韩国的人均收入居然缩水到了6700美元。最新的统计韩国的人均收入达到了1.6万美元,这里面除了经济增长外也要部分归功于韩元的坚挺。2500亿美元不是白白储备的,它就是抵御汇率波动风险的大坝。韩国联通社在报道自家的"巨款"时,也不忘提及中国此刻的外储已超过1.2万亿美元,全球第一名。
韩国散户劲追"疯牛"
在汝矣岛,曾经路过韩国证券交易所大楼。6月18日,韩国股市再度报捷,韩国证交所主板KOSPI指数突破了1800点大关。韩国媒体惊呼"疯牛"来了,因为韩国股市曾长期徘徊不前,但5月底破1700点后,转眼又破1800点,连总统卢武铉最近都站出来说股市有点过热了,他本来期望股指今年在1500点左右。为此,还遭到韩国媒体的批评,说政府有干预股市的企图。
卢武铉的提醒也许真是从民生角度出发的。我到首尔大学探访一位在那任教的中国朋友,他一下就说起了最近韩国的牛市,因为韩国的老百姓都在关心这个,颇有点中国当前全民炒股的味道。大量散户入市,其中约48%的散户投资于共同基金,相当于是我们常说的"基民"吧。
全民炒股,风险肯定是有的,我看不懂韩文报纸,不知他们的证券版上是不是也打着"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的字样。但是,韩国股民致富的传奇,在首尔期间倒也听说了一些。
韩国一家证券公司的分店次长金镇浩,他手里管理的股票资金最近两个月间就从100亿韩元变成了200亿,增加了一倍。他说:"很多主妇拿着卖掉房子后的数亿巨款进入股市,判定某一只股票有赚钱的机会,一笔投资就能达到3000万到5000万韩元。"
一只股票就投入5000万韩元,相当于40万人民币,属于重仓了。关键一是用卖房子的钱来炒股,风险够大。二是主妇炒股,标准的散户,如此重仓,热情够高。
知情者说,韩国股市以往多是外国投资者在其中呼风唤雨,独领风骚。因为韩国在那场危机过后,不对外国投资者持有韩国企业股票设限,进一步开放了资本市场,大力减少外资在有价证券投资和直接投资方面的障碍。如何散户纷纷雄起,倒是一番新气象。
6月18日1800点的韩国"疯牛"狂跑后,《华尔街日报》第二天就分析说,"与过去由三星电子、现代汽车等大型股掌控股市的情况不同,随着全球市场多样化,投资也日趋多样化,韩国股市呈现出结构性变化。汽车和技术类股曾经是韩国传统的出口及股市的增长动力,但自从全球经济均衡发展以来,韩国开始通过钢铁和船舶来获取利润。三星电子的股价跌落4%,而整个KOSPI指数仍上升26%;2004年三星电子股票占整个股市的25%,然而目前却是仅占8%左右。"
牛市背后,其实也是韩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所以有一位韩国专家预测说,韩国股市不是泡沫,年底涨到1900点肯定没问题,上涨趋势会持续到2008年。
房市,租的比买的多
不到首尔,不知道房贵。
这不仅是我这个中国人的感叹,也是很多韩国人的心魔。在首尔,居者有其屋的是少数人,更多人要么住到远郊的京畿道去,那儿房价全便宜不少,每天花一个多小时倒公交加地铁上班,要么选择在市区租房。这跟韩国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发展路径有关,首尔地区为此聚集了全韩国4000多万人口的四分之一,同时农村人口大量减少。大家都挤到了首尔,需求太旺,房价咋会不涨。
首尔房价到底有多高?拿首尔中产阶级以上阶层聚居的江南一带来说,目前一套30坪(约100平方米)的房子约十亿韩元,算下来1平方米1000万韩元(约8万元人民币),比起咱们上海的汤臣一品豪宅当然还不够,但就普通住宅而言,首尔的房价,的确是天价了。
釜山东亚大学金融系主任金辰洙教授拿他自己的购房经历举例说,他的房子是十年前金融危机那时候买的,当时,首尔和釜山的房价相差不大,他那套30坪的房子约2.5亿韩元,也就是2万元人民币一平方米。如今釜山的房价只比十年前涨了10%多一点,可是看看首尔,则是翻了两番。
当然就是2万元一平方米,对普通韩国人而言也是一笔大投入,不苦个十几年是还不了贷款的。于是,有相当多的韩国人,在一生的相当一段时间内,都要靠租房过生活。上文提到的我那位在首尔大学任教的朋友,他就是在京畿道南洋洲市租的一个房子,韩国计量单位35坪,乘以三点几,应该在120平方米左右。韩国租房要先向房东交押金,至少1000万,相当于人民币七万多。当然如果是在首尔市内,要更贵一些。
交了1000万之后,每个月还要交房租50万元,相当于人民币3500元左右,煤气水电卫生电梯管理费另算。要是能交得起2000万押金,月租就变成30万了。交3000万押金,月租又会减到20万。交4000万押金,月租就是10万。这种租房方式可以叫"月税",有押金,有租金。而如果你能交上5000万押金,每个月的房租就全免了,一分钱不用交,这就叫"全税"。不管是月税全税,等到你退租时,押金会如数归还给你,当然,利息是没有的。
所以,如果韩国人有那么一笔钱,但暂时还不够买房子的,就可以租"全税"。对房东来说,他也可以用押金来投资,减轻当初买房投资的压力,搞活经济,因为放银行利息太低了。
韩国政府近来也有意要控制首尔过高的房价,但首尔在韩国的独特地位无法被取代,城乡差别、首都和其他城市的差别,大量人口集聚产生的需求都导致了首尔的房价居高不下。不少买了房的人,因为负担沉重,只好压缩别的方面的开支,造成内需萎缩,对韩国经济形成了负面影响。
保护知识产权,外交官也挨查
釜山东亚大学有一次搞了一个国际学术论坛,会后安排参加三星与雷诺合作的一个公司。参观团成员中有不少外国学者,其中就有江苏省社科院在东亚大学的访问学者叶克林研究员。据他介绍,当时团里还有一位英国的外交官,大家到了公司以后,没想到对方要求所有的人必须交出一切摄录设备以及手机。英国的那位女外交官说,我有外交豁免权,你们不能要求我那样做。对方也干脆,想参观公司就得这样,要不就别参观。
这事情给了叶克林很深的印象,它从一个侧面说明了韩国企业是多么重视公司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唯恐泄露任何一点商业机密。无独有偶,最近正在韩国MBC电视台热播的一部周末剧《天空之城》中,李政宰主演的韩国情报局要员负责查处的一个大案,正是某韩国企业的专利被外国人盗走,企图在仁川机场出境时终于人赃俱获,确保了韩国的国家利益。
这正是金融危机后韩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缩影,企业创新被提到至关重要的层面,自主知识产权和专利对企业的竞争力十分关键。几大财阀一哄而上都搞大而全的产业模式被改变,企业开始更专注于自己精通和擅长的领域。像三星是电子和半导体,SK是通讯和炼油,现代是汽车和造船。
韩国人明白,他们的制造业和台湾一样,最早是从为国际知名品牌代工发展起来的,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积累了技术和人才,如今,在加大研发的基础上,在拥有越来越多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上他们的品牌正越擦越亮。在这个供方导向的产业升级发展路径中,韩国已经取得了成功。今天的韩国人更明白,出口企业必须不断创新,才能适应全球化竞争。
世界银行在6月上旬发布的一本《亚洲金融危机十周年:东亚复兴》的报告书中特别提到了韩国的创新:"从中期来看,当使用者越来越熟悉创新者之后,他们就能够学习并很快掌握如何使用新技术,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韩国既是世界上最大的高技术产品生产国之一,也是世界上网络化水平最高的国家"。
在首尔,在整个韩国,互联网的使用极为方便。以至联合国在确定全球各国"数字化机会"的排名时,根据韩国宽带网络的高普及,将韩国列为这一排名的首位。
这种创新的能力,加上韩国政府大力改革金融部门和企业重组,并且加大金融和资本市场的开放度,终于形成了今天韩国经济较为良性的发展局面。韩国产业资源部第一次官吴永镐在最近的一次中韩论坛中曾就亚洲金融危机有过一次简短的总结,他说,"金融危机以后,革新和开放是我们成为发达国家最重要的原因,韩国必须以此为基础,大企业、中小企业、出口企业、内需企业都要坚持这样,农村和城市要克服两极化的现象,以共同发展为核心,共同推进一致的产业政策。"
0 Comments:
发表评论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