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s

星期四, 九月 13, 2007

谈谈上海中学新版历史教科书的问题

和作者感同身受,中国历史的改朝换代和黑社会的大哥轮换实在是如出一辙,这种历史不学也罢,学了只有贻害无穷。

 
 

Sent to you by arnold via Google Reader:

 
 

via 理想国--彼岸 on 11/20/06

最近,上海的中学历史教科书改革成为了社会的交点。在新时代的环境下,该新版教科书淡化了政治的意识形态,贯穿于以往教科书的阶级斗争成为了次要的内容。而文明的发展和交流,则成为了该教科书的主题。此举一出,立即就引起喧然大波,不少深受意识形态毒害之人立即上纲上线,以为该教科书是对xxx主义之背叛,是对xxx思想的否定。但是也有像朱学勤教授等学者和普通大众,支持上海历史教科书的改革,提倡用文明来代替斗争,使之成为历史教科书的主题。
对于这个问题。我是基本赞成朱学勤先生的意见的。在我看来,与其让年轻人读《二十四史》,还不如读《尚书》。
像《二十四史》这种吃人的历史看多了,会培养中国人的权力崇拜、道德虚无主义等等极为不良的观念。
在我看来,中国近代,袁、蒋、毛等就是因为浸淫二十四史太深,深信权力至上,导致中国近代革命更多的像几个人之间的权力之争,而不是救亡图存的现代化运动。
中国历史上得势之人大多是无恶不作的流氓混蛋。即便有孔孟宣扬仁义道德,但是却被启蒙运动者们给贬低为假仁假义。这样一来,即然最强调德性的儒家都只不过是假仁假义之徒,那么国人就更加不相信道德、仁义了。因此,他们为了目的往往不择手段。社会达尔文主义、斗争哲学在中国大行其道。中国的父母自孩子小就教他们怎么防范别人、怀疑别人,而不去教他们应该尊重人、去爱人。而社会上真正有德性的人又往往被视为傻瓜、白痴。
一场中国人与中国人之间的战争就可以死几十万人。而支持这场战争的合法性的却是虚无漂渺的历史的辩证法。孟子所说的:"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者,不为也"的教训,早就被他们抛到了脑后。宋襄公被讥为愚腐,秦始皇则成了万世景仰的英雄。
"夫子做《春秋》,乱臣贼子惧"。我们需要的是孔子的传统,而不是秦始皇的传统。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0 Comments:

发表评论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