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s

星期日, 七月 08, 2007

月思星念转:利益驱动下的"张非事件"

 
http://www.fatianxia.com/blog_list.asp?id=12238

利益驱动下的"张非事件" 2007年高考结束了,正当南充的考生们焦急地等待高考成绩揭晓之际,网民报料并经记者基本证实的一则消息震惊了考生:一名职业高考考生反复从清华、北大退学,换来高额奖金。这名原名张非的考生,2003年被北京大学录取,次年退学。南充一所民办学校许以重金,将他挖去参加2005年高考,以703分的好成绩并列南充市理科状元,被清华大学录取,学校向其颁发了10万元重奖。随后,张非向清华大学提出自动退学申请,改名张空谷,又以南充另一民办学校学生的身份参加2007年高考,估分高达680多分,再入清华、北大不成问题,又将轻松获取一笔不菲的奖金。(《华西都市报》6月20日) 一年一度的高考后总会爆料出很多离奇事也总能捧出一些"红人",今年也同时是.凡是关注今年高考的人应该对"张非"这个名字不陌生,这就是被形容为"高考钉子户"和"考霸"的怪才.只要随手在百度搜索栏里打上"张非"两字就会出现若干关于此人的报道.套用句俗语:"想不出名就难" 看了几则关于此事的报道后我脑子第一反应就是高考这个令很多考生和家长恐惧的事竟然被张非当作谋取利润的工具,而清华北大这俩所中国高校最高学府却也成了被张非拿来换去摆弄着玩的棋子.这应该归为因为中国又多出这么一位高智商学子而欣喜为中国的教育制度下学子心理的扭曲而悲哀?笔者认为张非这个事件不应当作个案对待,他所反映出来的不仅是自己的修养问题而是整个教育制度下所暴露出来的弊端,这也应该足够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了。如果这个事件处理的不妥善,在08年09年或者在以后的更长时间内就会出很多个张非或是像张非这样的职业考生. 张非曾在03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大,但没过多久就因迷恋于网络不可自拔而被勒令退学,退学后又被一所民办高中许以重金而转入该校复习班,05年又不辜众望以高分考取清华大学如愿以偿地得到10万元奖金,然后又以所学专业不对称为理由申请退学.而就在今年张非再一次参加高考再一次取得高分.不知道这次的奖金又是多少.面对这个让人啼笑皆非的事件我不仅要问这样的学生究竟还能否进入高考就读?一个把高考视为儿戏把奖金看作首要的学生的宿舍与修养是否还有资格担当祖国的栋梁之才?当然显然是否定的.我想我们的高校培养的不是高分同学而是德智体全能的人才.所以清华北大完全有理由拒绝张非的再一次进入. 笔者认为张非本人应该反思. 参加高考应该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同时也是为了进入高等院校进一步深造.考上清华北大这应该是算是对自己实力的一种肯定了,但退学--再考--继续退--继续考这种反反复复把高校玩弄于手掌的行为已不单单是证明自己的实力而是把高考当作游戏了.笔者认为这样的心智这样的行为已经超出一个高中或者大学生应有的思想或行为规范,已经对高考或高校的尊严进行了无情的践踏. 笔者认为张非所在的高中应该反思. 笔者可以很不客气地说再张非被北大开除后许以重金让张非去其学校参加高考的行为已经构成了对其他学生的欺诈,如果追求起来学校应该负法律责任的.如果不是看中了张非的"前景"如果不是张非能为其学校带来极高的荣誉学校会无缘无故地许以重金?众所周知如果这所学校能出几个考上清华或者北大的学生对其明年的招生会有很大的帮助,学校重金许以张非无非是想把张非打造为学校的招牌而已,可是张非考上了清华北大又如何,这份功劳算是这所学校的?代表着这所学校的真实教育实力?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人才而不是用来赚取金钱的,学校要想有很好的生源也同样要靠自身实力看自己的教育水平去体现,而不是用重金去挖取一些高分的同学来影响报考学校的意志. 笔者认为中国的教育制度应该反思. 我从来都对中国的教育制度没好感,中国的教育早已不是单纯的培养有用之才这么简单而是往往搀杂着一些诸如"人治""金钱""利益"这些因素,在中国教育制度下培养出来的人也往往不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更多的是一些高分低能有才无用的畸形残缺人才.在校期间,这种人的毛病与弊端往往被那些美丽的高分花环所遮盖,对于学校只认分不认其他的这种怪现象,学生投学校所好认为不管怎样只要我能考出好成绩我就是好学生的心理也在一直作崇. 教育应该是个独立的并且很单纯的个体,而当今中国的教育也明显在逐步产业化市场化,如果把学校比作一个工厂那学生就是工厂里所加工的产品是用来赚取利润的待售商品,那利益无疑就是工厂一切工作的重中之中.笔者认为要解决这种现象单单靠行政部门的打击例如打击乱收费什么的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这也是治标不治本的表面性工作,必须从教育制度与利益机制这两方面的漏洞深层挖掘去补救,这有这样才能使教育变的清晰明朗化只有这样才能使教育合理化,才能使培养出来的学生个个都是有用之才.但是利益至上的中国人肯这样去打自己的嘴巴吗? 文 天使咒. 2007.07.01.

文章评论:
・ 秦国荣 发表评论 (2007-07-08 15:28:45):
这其实与某些学校设置的高分奖励制度的合理性与否有关,与高考制度本身无关。

・ 荆州国安 发表评论 (2007-07-08 16:55:56):
尽管他已经在央视解释此问题,但还是不能自圆其说。

・ 卜安淳 发表评论 (2007-07-08 19:13:26):
多几个嘲弄高考制度的张非,这一可鄙的制度可能会早一日淘汰。当然,文章的分析,我是赞同的。


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须注明"转自 法天下-法学评论网"字样,并标明本网网址 http://www.fatianxia.com

0 Comments:

发表评论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