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高校面试题道道牵挂苍生的启示
28日,香港科技大学和香港大学面试同时在京举行。两校6人一小组的面试题虽然有变,但均意指苍生。诸如"你平时都读啥书""如果有一项关于癌症的研究项目,需大笔资金投入,作为投资者你是否会考虑""因特网是否加剧了贫富差距""内地设赌场是否可行"等,走出考场的考生纷纷表示,这些问题是他们之前完全没有预料到的。(6月30日《京华时报》) 我注意到,不仅是这些面试题让多数中国大陆的考生未曾料到,一些考生还根本未将此次面试当成一次了解窗外世界的机会,而只是想锻炼一下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读罢这些考生的面试心得后,我自然想到在近年高考作文阅卷中,阅卷老师们频频发现的一些考生的阅读错误:他们往往阅读态度不端正,写作中张冠李戴现象严重。比如:鲁迅在"四人帮"攻击他的时候,拿起笔反抗,最后坚强地牺牲了…… 这可谓是我们的高考语文中普遍缺乏文史知识,没有起码的时代概念,写作中相关的人物、时间、事件、地点可以说"乱成一锅粥"。我认为这没必要大惊小怪,看看现在的选秀节目和电影电视剧,哪个不是在一阵风式地瞎编、戏说、恶搞、水煮着我们的历史和时代苍生呢?正在抽枝发芽的孩子在这样的"水煮氛围"中不受影响才怪。 因为,正在成长的孩子并非天生傻气,也非硬要把鲁迅先生搁置到"四人帮"横行的年代,而是一堂又一堂的考试,一本又一本的英语词典,一次又一次的兴趣班、提高班,一场复一场的考试排名给活生生地折腾傻的。可怜的孩子们就是光背老师要求背的都背不过来,哪有功夫去背鲁大师和"四人帮"之间的"历史渊源"呢?再加上"江湖水煮"之险、"泡沫选秀"之热,"金钱万能"之诱,对这些孩子来说,可谓雪上加霜。 在我看来,从1951年的"一年来我在课外努力地工作",直到今天的分省命题,高考语文的作文在走过40多年之后,似乎始终只是在回顾历史和抒写"风雪文字"上颇有建树,愈来愈缺失一种与时代同步而远离苍生的情怀,更不用说构筑社会忧患意识,年复一年的高考作文反倒像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可悲"祭坛"。 显然,这种高考作文"文风之痒",正是一批批作文中的"错误大观"的内因。致使我们的笔考和面试题,几乎都是以远离现实生活的套话和少年"官话"的形式出现,而学生的答复,就是以常读什么《故事会》《读者》《优秀作文选》上之文章的常见句子的重新组装。这种"八股式"的为高分而文的作坊式写作路径,根源上练坏了一种行文品质,也剥离了公民与苍生大地的贴身联系,遮蔽了我们认识社会了解人生的视野,甚至麻木了我们认识和了解社会的神经。 因此,作为成人来说,与其在孩子作文的错误前发笑,不如反思一下我们现在高考作文培养和命题上存在的已然久长的惰性思维。而香港的高校能年复一年的如此密集地关注苍生命题,这种对时代的热注,以及创新与脉动现实的本身就值得我们借鉴。 http://blog.sina.com.cn/u/545e6ea401000991
0 Comments:
发表评论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