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报今天读
5月31日《南方周末》刊出《历史教育不该是剪辑过的》(记者:师欣,http://www.nanfangdaily.com.cn/zm/20070531/wh/wx/200705310089.asp),前两天扫了一眼,一看关于"百家讲坛",就略过去了。今天夜里仔细看了一遍,才发现很是耐读。中国人民大学学者孟宪实认为,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玄武门事件的"原罪"。玄武门事件,发生在武德九年六月四日(626年7月2日)。《南方周末》指出:
贞观时期,唐太宗一直想看《高祖实录》对武德九年六月四日这天的事情如何记载。按制度规定不能给他看。
再三坚持下,他终于看到了原文。书中记载得模模糊糊,闪烁其词,欲盖弥彰。当时,李世民还故作轻松地对史官说,要坚持正确的立场,自比如同周公杀兄弟大义灭亲,显见要求史官把政变写成自卫反击的态势。这种说法肯定不对,周公那时,首先是三王勾结,东方作乱,周公才派军队镇压。
到了贞观二十年,唐太宗主持修《晋书》,他亲自为王羲之传记写了几段史评,感慨道:"古人有云:积善三年,知之者少;为恶一日,闻于天下。可不谓然乎!"
"一日之恶"与"三年之善",相去天壤,可是人们为什么总是更重视前者呢?李世民认为这不公平。孟宪实认为,李世民是在为自己鸣不平。他的"一日之恶"只能是玄武门之变,"三年之善"当然是贞观之治。
"究竟是别人没忘,还是他自己没忘呢?我认为,是他自己没有忘记,玄武门之变成了他的'原罪'。"孟宪实说。
其时,唐太宗已近暮年,在此前后,他又恢复李建成太子封号,还把跟李元吉妃子生下的孩子,过继到其门下。
孟宪实认为,李世民晚年所为,应是寄望后代,不要再发生玄武门惨剧。
0 Comments:
发表评论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