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感慨:保持应试教育很好 袁岳
5月21日与中欧教育交流基金的贾险峰博士沟通国际教育交流的故事。在国际教育中,我想是有很多人推崇欧美的那类素质教育的,注重技能也注重人文素养,这样就凸显我们的应试教育很不人道也很没有用。欧美的那些东西说起来很好,经历起来也很好,但是我却认为未必是中国中小学与大学本科真正应该学的(研究生以上可学的多点),因为真的按照他们的方法去学,我觉得中国的学生怎么学也学不过欧美的学生,最多是他们的半拉子徒弟。中国的基础教育与大学本科教育,有很多不讲素质,不讲人道的地方,但是正是这种近似"牲口式"的教育方式才使我们的学生的很多基础技能超越同一级别的欧美学生,从总体来说,也使我们有可能培养出跨越式的发展人才。就凭现在学校老师的素质,就凭现在学校的体制,要不搞应试式教育,学生素质绝对更差(现在搞了一些素质教育,也许能够感觉一点学生的素质比以前差了一些,我也不太相信这些老师领导能教出什么素质),而校园腐败也许更烈。
我感到问题的关键出在两个地方:一个是基础教育与大学本科阶段学校的应试教育与校外的爱好发展相结合,学生在校就是走应试教育的路线但这个路线仅限于学校学习时间,而校外空间则要发展学生自己的爱好而不是学校的超级作业和家长的想当然学习项目安排(家长绝对要为把学生的校外时间学校化安排负首要的责任),要让学生承受艰巨的被动学习的任务同时有可以向往的自由爱好空间,从而实现被动拓展与主动发展的结合;另一个是发展研究生教育中的问题集中式教育,真正让他们有解决问题哪怕是小问题的能力,而不要那种大而无当的虚头巴脑的忽悠人用的所谓大主题、大课题(不能在小的问题上成为专业的小的知识的分子,就很难真正在大的问题成为能解决问题的大的知识的分子)。
中国人的勤劳勇敢是在一种紧逼包括应试的学习模式中形成的,这个是中国人作为劳动力、科学家与专业人士的核心人文竞争力之一,当然这种方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减想象力与被体制意识形态化,所以我的主张是要有这种划一的紧逼机制,让大家到狗急跳墙的程度,那样才能使得我们以非常速度、非常密度、非常力度、非常量度学习天文地理、语文数学,同时也让孩子们拥有一个有一定自由支配度的业余生活时间。我们小的时候,其实升学的机会比现在还少,课堂教学绝对也是应试的,但是也不是不能忍受,最向往的就是下课以后可以看自己喜爱的小说、调皮打架玩游戏、看电影与做自己得意的手工比如弹弓,那种感觉对于应试也不是那么厌恶,而父母的作业监督与其他课外活动的干预也很少,所以压力是有的,但是世界还是美好的。当然也许那只是我们那个时代的安排,现在的小孩子难道不喜欢那样的安排样式么?我相信,当完全没有了应试,情况很可能不是变得更好,而是更糟。
本日场景:在浙江嘉兴点评其城市商业潜力,尤其点出其发展现在服务业在发展资技密配、商务服务、高端移民化社区和非大众化区域文化上的注意点。晚在上海交大沟通《新锐的创业意识》,这是高校职业巡讲大概第十八场。
本日小诗
南湖
虽然是初次相见,
却仿佛是悠久的等候。
宁静的水面,
有我亲切的源头。
每片细小的浮萍,
我都愿与她们开心地应酬。
本周袁氏推荐小菜:香蛤炒蛋
用活蛤蛎半斤,在热水中煮沸一分钟,取出蛎肉晾干。打鸡蛋四个搅拌匀,将香菜三两切碎,与蛎肉一同调入蛋中。起油锅,大火至油沸,倒入蛋液,趁热快炒,三分后,至蛋菜蛎肉成细碎金黄状出锅。
0 Comments:
发表评论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