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劳工运动?!
?全球劳工运动?!
美国劳工组织(乃至世界范围的劳工组织)近来对中国劳工利益发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直接介入了中国劳动合法法草案的讨论,强烈支持这一立法。我在上周的《华尔街时报》一篇文章中看到了有关评论介绍。美国劳工组织认为,在全球化时代,中国劳工利益与美国劳工利益是息息相关的。美国劳工组织过去并不关心中国劳工组织与运动,在现在则应该积极介入。提高中国劳工组织的利益,在长久上也将能提高美国劳工的利益。这个事件在政治上、经济上都有重大意义。上周五,美国两大工会之一的Change to Win在中国展开了破冰之旅,与中国劳工与劳工进行了接触。
这意味着,美国劳工组织充分地认识到,在中国劳工利益上,美国劳工是一个重要的stakeholder(利益悠关者)。当然,美国劳工对中国劳工利益与运动的支持并不是出于什么简单的工人阶级情谊,而是出于对自身现实利益的考量。这一计算很简单:中国目前在国际贸易与制造生产上的重大优势,来自与其廉价劳工。这种廉价劳工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在经济发展上的落后,另一方面也来自于其落后的劳工保护与福利。这种现状降低了在中国的劳动成本,使中国在国际贸易与生产上更有竞争力。一方面,中国的产品成本低,卖出的价格更低,竞争力强,另一方面,外国的资本也愿意流入中国,利用这里的廉价劳工,赚取更高利润。
在全球化时代,资本得以自由流动("footloose"),流向生产成本更为低廉的国家,从而为资本所有者获得更高的回报。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过几个世纪的斗争发展,实现了重大进步:劳工/工人阶级在资产阶级面前争取到了大量的劳工保护与福利,马克思所说的阶级斗争没有激化,而是基本被平息。资本主义找到了对付劳工的办法。在美国,劳工/工会也在福特主义以及冷战时代,被正式纳入到现有体系内,工会不再去对抗资本主义这个大的制度,而是转而支持现有体制(美国资产阶级为了获得工会在反对苏联・共产主义的事业中的支持,对工会作出巨大让步)。
在这个历史过程中,大概不能简单地说资产阶级战胜了无产阶级,或者说无产阶级战胜了资产阶级――这种一个阶级消灭另一个阶级的情景,而应该说,资本与劳工获得了史无前例的妥协。资本主义制度被保存下来,但是一种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工人阶级之间新的利益分配机制产生了。在欧陆,福利主义国家更成为主要的趋势。马克思主义时代那种简单的阶级斗争与对立不复存在。工人阶级逐步成为了国家的中产阶级。
然而,这种制度安排仍然局限在一种相对的封闭的政治与经济体内。所谓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资源与利益分配,是被设定在一个给定的经济体内,并没有把自由贸易与全球化考虑进来。
在全球化的今天,自由贸易与资本流动在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之间进行。这重新把劳工在资本面前置于不利地位,并使资本获得史无前例的力量,甚至超越了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时的力量。资本可以任意选择一个劳工保护最低,福利待遇最低,对资本的限制最少的国家。比方说,在德国开设公司,需要满足大量当地的劳工保护法规,比方说工厂就不能随意解雇员工。公司治理更要将劳工利益充分考虑进来。公司工会直接在董事会中拥有投票权,参与公司管理。如果资本能够自由流动,那么资本所有者自然会把资本投放到那些没有那么多复杂规定与限制的国家中从事生产。
在这种新的形式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工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劳工面临到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强烈竞争。人们随时考虑自己的工作机会会不会被一个来自中国或印度的工人所代替。许多跨国公司在发达国家大行裁员,将工作机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在这个大的历史趋势中,发达国家的工会角色日益尴尬。如果工会对其所在公司施加压力,增加劳工福利,那么公司可以宣称降低工资福利与待遇是面临国际竞争的必须,如果公司不这么做,听从工会提出工资福利的要求,那么只会使公司的经营陷入困境,无法和同行竞争,最终造成更多的裁员。或者公司可以根本不予理会,直接裁员,将工作机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那些工会与劳工运动尚落后的国家。如果一个产业内的公司都这么做的话,那么就给尚未这么做的公司施加重大压力。
这样,发达国家工人与工会面临这样的情况:要么降低自己的工资待遇,要么直接裁员。在对抗资本面前,劳工的力量变得非常地弱。而如果发达国家的劳工为了适应国际竞争,则使劳工利益与待遇要不断向后倒退,以和发展中国家看齐,似乎则使整个资本主义发展历史过程中劳工运动的成果一点一点被放弃,退回从前。
回到美国劳工组织在中国劳工利益与劳工保护立法上的考虑。如果中国能加强劳工保护,给予劳工更好的福利待遇与保护,工人的实际工资也就更高,劳动成本更昂贵。这样,自然相对减少了中国劳工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减少了美国劳工面对的压力。与其说这反映了什么工人阶级间的国际主义情谊,不如说其反映了美国工人在全球化语境下对自身现实利益的考量,
一言蔽之,就是要提高中国工人的工资待遇,增加外国企业在中国的成本,进而减少美国劳工面对的降低工资与待遇的压力,减少美国工厂把工作机会转向中国的动力。
这里,人们是不是又要自然联想想到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宣言》中"全世界的无产者,联合起来!"这句话呢。
在所谓的后福特、全球化时代,国际劳工要对抗自由流动的国际资本,唯一的办法就是在全球范围内结合起来。劳工组织与运动要跨越国境,使各个国家与社会的劳工福利、待遇、保护法规与政策逐渐的趋于一致(converge)。我想,在一个所谓的"完美世界"中,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所面临的是同一样的劳工成本、劳动法规,没有任何的差别待遇。因此,中国的工人和美国的工人待遇一样,劳动法一样,福利待遇一样。资本在选择中国和美国之间并无差别的。那会是一个经过不知多少年才能达到的未来目标。
从经济学上看,这似乎可能是一个未来的趋势,尽管是很远远的未来。但在短期,这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国家之间劳动成本相差悬殊,经济发展非常不平衡。而使立法在国际范围内趋于一致,则要必须通过政治(political economy)这一关。比方说,一个发展中的国家的政府,完全有可能通过降低劳动福利待遇、削弱工会、降低税收等办法,去增强国家的竞争力,吸引国际资本,
在当代以西法利亚式主权民族国家为主体的国际体系中,要使立法、法规趋于一致是极其困难的。国际劳工运动只能是一个理论上的可能,在实践中遥遥无期。
我更认为,一个未来的新的体系――如果可能发生的话――会是一个全球范围内的福特主义/福利国家体系:国际劳工与国际资本在国际资本主义体系中找到一个利益与资源分配的机制。换言之,过去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那一套劳工与资本的关系,那一套再分配与福利机制,将被拓展到全球。在这个体系中,资本主义体制仍将被保留。或者我们可以说那是一种类似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东西。
显而易见,这是一个漫长到无法作出任何实际估算的过程。
回到中国的现实。中国政府应该如何面对这种历史选择?显而易见,劳工的利益是要保护的。福利待遇是必须增加的。但这么做的话,又有可能削弱中国的竞争力。在全球化时代中,在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下,这种办法,对整个国内的工人群体在短期与长期内是究竟是好是坏,大概会引来无数争执、分歧。
而美国的劳工组织必将促进中国劳工利益与劳工保护政策、立法作为一个新的重要议程。他们将通过游说美国国会,再由国会与政府对中国施加压力。
?
0 Comments:
发表评论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