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s

星期三, 五月 13, 2009

我为什么批于丹

[center]
安徽大学 王云飞[/center]

我为什么批于丹?批于丹,并不是说于丹对孔子的诠释不好,其 实,从某种意义上看,诠释出来的东西的社会影响或意义或实用性甚至高于经典本身。加上于丹演讲时的表演天赋,那手势点到之处,眼神瞄到之处,怎是一个"酷 "字了得?当然,我也不像有些人那样不满于丹对《论语》的胡批乱评,说她歪曲了《论语》。我的思考是放在中国如何走向现代文明社会这一背景之下进行的。

根据对于丹有限的了解,不知道我的理解是否正确:于丹想要告诉我们的是怎样在不幸中找到幸福。

是 的,每一个人若能按于丹的指引来修炼自己,你会学会"有所放弃",顿时觉得这个社会便"美好"起来了。可于丹们可能忘了,他们要求学会"有所放弃"的一定 是一些弱势群体――即使他们已经放弃了很多。而大多数处于强势地位者在对弱势者的掠夺中便实现了弱势者只有在学习于丹时才能领悟到的幸福;他们又在颐指气 使中便实现了自己的"有所担当"。他们不必像处于弱势地位者那样,必须对内心的欲望,甚至合情、合法愿望有所约束,在自己忽悠自己中得到幸福。可能于丹们 也会说,他们所劝诫的也包括强势群体。但,我要说的是,如果没有好的制度建设,要求弱势者"有所放弃"或许可能,指望处于强势者放弃唾手可得的利益恐怕难 于上青天。按于丹的指引,强势者将会更加肆无忌惮,用更小的成本获得更多的利益,获利的总是他们。然而,总有一天,我们会为今天的"幸福感"支付巨大的社 会成本!

像于丹一样,我也会这么忽悠(注意:我把它称为"忽悠"):就是使一个牢骚满腹或者现实中不幸的人觉得自己像生活在天堂一般的幸 福。这可称作为人解读幸福,于是,他们会在解读中豁然开朗:哇塞,我好幸福哦。这种解读包括诸如:没有被车撞死,没有被毒死,没有被谋杀,没有被合法伤 害,并且还有小钱可赚,如还激发不起他们的幸福感的话,我就劝他们和以前的生活比一比,等等,不一而足。

啊,真是幸福得没法说了!

可 是想过没有,在我们自认为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时,社会中的不公平、不公正现象却不会有任何改变,甚至在不断加重。另一方面讲,在现代社会,每一个人作为公 民,不仅要尽自己的义务,同时还要行使自己的权利。行使自己的权利时,在现实社会中会遇到很多挫折,必然会影响到自己的幸福指数。然而,如果没有人牺牲自 己的当下的所谓"幸福",则我们的后代当中,一代又一代都不能寻求一个制度来给他们幸福感提供保障,而永远只能依靠于丹们的指引,向内心去求索出一个虚渺 的世界,然后躲在里面乐而忘忧。

可以想象,什么人更喜欢于丹的学说?是的,就是那些处于强势地位者!正因为如此,于丹及其"学说"才有可能横空出世,红得如日中天。当然,另一方面,于丹也是那些权益受损时,仍决心在妥协中生活下去的人们很好的一副麻醉剂。

于丹要我们改变自己以适应现状,而一个良性的社会生态的建立,任何有健康心理者在自然的情况下便可以适应社会,并寻得幸福,而不需要额外搞出个什么"于丹解读"来学习。良好的社会生态是由制度提供保障的。

于丹也告诉一些圆滑世故的处事技巧,即使其很适用,那么我也要说,越适用,则越背离现代精神。

不 得不说,文化的劣根抑、人性的弱点和制度环境的长期存在,那么,想要"高质量、幸福"地活下去的人们,总会从于丹的心得中获得心得。我想,作为个体,面对 一些社会现实中残酷的一面,于丹学说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然而,当下,从长期的、积极的制度建设看,从社会长远的进步看,于丹这块裹脚布必须扔掉,她的 理念中产生不了现代社会所需的公民,也决不能培养人们的公民意识,而这些才是建立社会长久和谐的根本。在这点上,社会精英们应该有一个更清醒的认识。

0 Comments:

发表评论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