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三暮四的专家也该为政策市负责
朝三暮四的专家也该为政策市负责 2007-12-3 每日经济新闻
过份的打压或者吹捧,都会让市场偏离轨道,成为外力控制下的市场。投资者预期正处于转折关头,如果股市再把熊皮披下去,有可能真的由牛变熊,这样的情况恐怕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
近日,以往唱空的专家学者们突然步调一致,纷给予出面安抚投资者。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给股市和股民派发定心丸,认为"中国的股市在目前情况下还是一个牛市,但是呢,是从快牛要转向慢牛了";而余永定先生则表示明年宏观经济依然乐观,但需要一些调整,同时可能还需要准备应对一些不测事件,当股市出现大的动荡时,不排除政府直接入市的可能;股市坚定的悲观主义者谢国忠表示,虽然中国股市被高估,但是从以往的市场周期来看,泡沫到明年奥运会前很难破灭。连瑞银首席经济学家安德森近日都发文指出,中国股市的泡沫化进程才刚刚孕育了一半。
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早知如此,何必如此大声疾呼让政府急抽泡沫?一些因为股市泡沫而信誓旦旦声称必然崩溃者,现在又称牛市走到一半。我们以最大的好意揣测,这些专家是忧国之所忧,希望资本市场保持平稳,使中国经济发展有个稳定的环境。谢国忠先生承认到目前为止的调整是成功的国家战略,但同时也指出,波动性剧烈的中国市场风险比较大。
这些专家的前后矛盾之语给资本市场带来更大的混乱。专家当然有发言的自由,但必须以专家的身份,而不是以政治家、决策者、金融顾问等等乱七八糟的身份发言,以为非如此不可,结果还真如其所愿了,不料最后又抛出个政策救市。中国股市的政策市特征,一半也得拜这些人所赐。
中国股市是新兴加转轨的市场,其突出的特征一是发展快,二是不规范,内幕交易横行,如美国上世纪初一样,金融权贵毫无忌惮。政府看到了这一点进行整肃,从给予证监会准司法权到成立稽查总队,但正如市场不可能一步净化,投资者也不奢望市场能够一步跨越几十年颁布萨班斯法,那样的后果只会重蹈股改前的覆辙。
此轮股市披上阴跌的熊皮之前确实热得发烫,政府为了大的经济发展目标希望股市平稳,如果通过整肃市场规范,一可以为股市降温,二可以建立股市的根基,三可以为所有投资者示范股市规则的严肃性,一举数得。也许牵扯众多,政府似乎更倾向于动用手中的资金控制权,这就掌握了资金推动型市场的命门。比如两个月不批新基金,或者不允许老基金申购,这样做严重侵害了基金公司与基民的权益,没有人有权命令市场主体具体操作行为,除非更改游戏规则。
这些专家理当在规范央企整体上市、控制内幕交易以及资金流向等各方面好好进行一些调研,说出些真正与国有益、与民造福的报告,而不是一天三转向,让人无所适从。我们经常看到如下逻辑,在成熟市场市盈率是多少、市净率是多少,因此,中国股市的市盈率应该压低到什么水平,以防重蹈日本覆辙。这样的逻辑完全不顾中国的资本市场大型央企充斥的事实,也不顾中国经济转轨人民币正在市场化、资源品储备正在急剧增加的事实,只字不提到目前为止普通民众承担改革成本这一事实。不同的市场不能用同一支温度计,表面是否正常与实际上是否正常是两码事。如果民众的狂炒是一种罪恶,那么,让一家盈利水平极低的大型企业上市、分拆上市、整体上市又意味着什么呢?
动用摧抑资金的手段确实是让股市短时间内降温的最佳办法,刚刚过去的11月创下自1994年7月以来的最大月跌幅,某些专家应该庆幸市场在表面的一系列特征上与成熟国家接轨,但近期的一连串稳定人心的牛市表态,很明显,如此大跌又不符合国家利益和他们的健康标准,因此在提出市盈率高与换手率高"两率高"的问题。并且认为,一些股票的市盈率的倒数远远低于银行的利率,而正常情况下应该高于银行利率。
这就产生了矛盾,到底是市盈率太低了呢?还是银行利率太高了呢?要解决这个矛盾,符合所谓的市盈率倒数标准,一种办法是为了寻求股市健康新标准继续降息,一种是适当做高市盈率,但难道不是这些专家在指责中国市盈率过高?
正因为迷信股市健康标准,一些表面上的市场人士实际上成为政策市的潜在推崇者,上升时抑制投资,下跌时推平准基金――很多人把社保视为政府平准基金的一种――在起起伏伏间会自己的健康标准寻找定心锚,为种种宏观目标管死资本市场,全然忘了资本市场的本意究竟是什么。
0 Comments:
发表评论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