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s

星期二, 十一月 13, 2007

长期和短期 郭凯



 
 

Sent to you by arnold via Google Reader:

 
 

via 郭凯经济笔记 on 11/13/07

继续读格林斯潘的自传,越读越有读武侠的感觉。

对了,已经有很多很多人问我对《货币战争》怎么看?我没有完整的读过这本书,不敢乱说。我读过的部分告诉我,这很可能是一本抄来的阴谋论。算了,抄这个词太重了,改用"翻译"吧。

格林斯潘在公众中成名应该是在90年代,很多公共媒体都将格林斯潘当作是美国90年代黄金增长的功臣-低通胀,低波动,高增长。但结果的波澜不惊,并不意味着背后的过程波澜不惊。我没有太长时间复述背后的故事,但有一件事是格林斯潘反复提及的:

联储主席的任期是5年,但联储的决策层Board of Governors里的Governors的任期却是14年,因此,联储的决策层人士是除了美国的大法官外,任期最长的公共部门官员。这么长的任期是有原因的-这样才能保证联储的独立性和面向长期的视角。如果任期太短,很可能会导致联储的行为短期化。可是政客们不是,每两年或者四年,最多六年他们就要面临选举的压力。在很大的意义上,普通的老百姓也不是,绝大多数人大概不会太去关心5年或者10年以后会怎样,一个经济政策即便是长期有利的,但如果短期让老百姓吃亏了,很多老百姓还是会反对的。

这件事情就导致了联储长期和白宫以及老百姓之间存在张力。白宫总是有动力想让联储放松银根,这样可以带来短期的经济繁荣,虽然在长期这带来的只是通货膨胀。格林斯潘毫不客气的叙述了老布什一次又一次对他施压,要求他放松银根,降息的故事。老布什甚至把自己选举的失利归咎于格林斯潘在货币政策上的不合作。

格林斯潘叙述了一次又一次,他在股市稍稍抬头,经济微微复苏的时候就开始踩刹车的事情,但是他因此遭受了非常多的非议。有一位议员公开批评说:这个家伙,老是在party刚刚开始,就敲着杯子让大家回家了。当然,这种做法的结果是我前面说的低通胀和低波动。

格林斯潘还叙述了他劝说克林顿消减赤字,填上里根时期欠下的窟窿。虽然控制爆炸性的赤字对美国在长期无疑是有利的,但克林顿的消减赤字方案在国会遭到了近似乎顽固的抵抗-很多国会议员都反对消减赤字,因为这样意味着他们可以拉到自己选区的联邦资金会减少,从而会得罪自己的选民,然后不利于选举。

我在想,中国实在太需要格林斯潘式的人物了-能够顶住各方面的压力,然后把目光放的长远一点。看看中国的货币政策优柔寡断的样子-又不想通货膨胀,又不想快速升值,又不想股市跌,又不想房价涨,总之想要让所有的人在短期都开心,结果选了一个最后可能让大家都不开心的政策。如果有一点点决断的勇气,知道不可能也不需要让所有的人在短期都开心,也许结果不会是现在这样。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0 Comments:

发表评论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