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s

星期三, 九月 19, 2007

固执的卢卡斯

看来最终美联储是向现实让步了,而不是完美的理论。

 
 

Sent to you by arnold via Google Reader:

 
 

via 郭凯经济笔记 on 9/19/07

今天曼昆的博客转载了卢卡斯在《华尔街日报》上的一篇文章,如果我没有理解错,卢卡斯在说:联储不应该因为次级债市场出现了情况而放松银根。他说:...monetary policy should concentrate on the one thing it can do well -- control inflation(货币政策应该关注它能做好的事情-控制通货膨胀)。
卢卡斯,在各种意义上,应该都是70年代以后最伟大的宏观经济学家。无论一个人同意不同意卢卡斯的具体观点,我相信我们都是卢卡斯的学生,没有他,就没有当代宏观经济学。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卢卡斯似乎是有点异常固执的在坚持他所相信的供给学派。他的诺贝尔奖演讲题目"货币中性",他的美国经济学会主席演讲的主旨:今后的宏观经济学基本只要看供给方就行了。所以,此时此刻,他说联储不应该为次级债危机降息和他过去一直的观点是相当的一致。
我想说个我个人的故事。我博士一年级的时候,上当时一年级的宏观课,我们的宏观课是五个教授一起教的:Alberto Alesina,Robert Barro, David Laibson,Ben Friedman和Ken Rogoff。当时曼昆正在华盛顿当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否则的话他也会教第一年的宏观课的一部分。作为一个准备做宏观的人,上第一年的宏观课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机会观察这些教授,他们中的一些,几乎一定会成为我的导师,如果我选择宏观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的话。让我喜欢上Ken Rogoff是这么一件事情:他讲完了一篇卢卡斯的文章,非常认真的讲完了。然后他说了一句:卢卡斯的理论非常漂亮,但是他几乎没有可能是对的。之后他大概说了下面的意思:如果整个华尔街连格林斯潘戴什么颜色的领带都会关注,你不管用什么样的理论推出了格林斯潘的决定对经济是没有影响的,你最好不要假装自己比华尔街的人更聪明,或者更知道货币政策的影响。这是我第一次听到一个人用这样的方式批判卢卡斯:他一步一步的推完了卢卡斯的模型,让我们明白了卢卡斯的理论说明了什么(当时我刚出国,国内很多人在批判的时候,往往根本没搞明白别人在说什么就开批,很多批判的人往往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看不懂别人的论文,但是不愿意承认自己看不懂,于是干脆说别人是错的,文章细节不值得一看),然后告诉了我们这么一个道理: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不管你的理论多漂亮,在现实面前你都得足够的谦恭,聪明和著名如卢卡斯,也不可以例外。在经济学模型里待久了的人,经常会有这样的错觉,包括我自己有时也会:模型是对的,而现实是错的。因为有时候数学太简捷而优美,而现实却太难看了。
我只见过卢卡斯一次,对他完全没有深入的了解。但是我读过足够多他的文章,我的感觉是,他是一个理论上的巨人,但是在讨论经济政策的时候,他往往有把理论凌驾于现实之上的倾向,有时候是固执的这么坚持。这一次,我觉得他又固执了,在危机已经显现的时候,固执的坚持他的供给学派。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0 Comments:

发表评论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