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医疗改革
这两天,体验了香港的私家诊所和私家医院的服务,虽然公司为我们这些员工购买了医疗保险,但是算了一下,自己还是要负担大约百分之三十到六十的费用,至于自己私人购买的医疗保险,只是负担住院费,而且有很多的条款限制,因此还不知道到底能不能向保险公司索偿。看着手里面的一大叠账单,怀念起美国的日子,虽然在美国买的医疗保险比较贵,一年下来三千多美金,也就是二万多港币,但是自己只是负担医疗开支的百分之十,甚至零,想想还是划算。其实二万多港币,也就是和香港一份医疗保险一年的供款差不多,而香港的保险,还有很多病不算在保险里面。 私营医疗在香港相当的昂贵,香港的企业,除了那些香港本土的大公司还有外资企业,可以提供优厚的医疗保险,大部分的企业在这方面对员工并不大方。还好香港还有公立医院,但是问题是,由于公立医院的资源有限,如果要享受低廉的医疗服务,那就要付出其他的代价--时间。如果不是急病,等候手术的时间可能是好几年。而且香港的公营医疗目前正面对一个问题,那就是随着香港的人口老化,政府在这方面的开支会越来越大,政府到底能不能够承受。 目前香港政府在公共医疗上的开支占所有开支的百分之十七,国外很多国家则是在百分之二十以上。不过如果按照维持目前的标准,到了二零三零年,则会上升到占公共开支的百分之二十六点五。这点正是政府所担心的,财力是否足够。为了应对这样的情况,政府进行过多年的研究,推出多份报告,但是由于最终的负担会转嫁到市民的头上,遭到反对。就在前两天,香港的一个研究机构又推出了一个方案,提出用三个支柱的方式来进行医疗改革。也就是说,第一支柱是公营医疗机构的门诊和住院服务,依然维持政府补贴百分之八十五,形成安全网,确保不会出现没钱不能够看病的情况。第二柱则是公私结合的为病人提供更佳的服务,政府和病人各自负担一半,第三柱则是现行的私营服务,政府不给与补贴。这个方案,建议所有的打工者,只要月收入在五千港元以上就要供款,上限一千元,这些钱在65岁前会用于公营医疗机构,65岁之后,则可以选择用在使用私营医疗机构上。 这个方案是否会得到市民的支持现在还不知道,不过反对的声音很多,依然认为,政府推卸责任,增加了民众的负担。说到医疗改革,内地的第八分医疗改革方案已经进入集体审议的阶段,看到报道,财政部和法改委对于这份方案较为首肯,也就是说,在财政开支上,这些负责钱的部门觉得可以接受,但是不知道卫生部是怎样的态度。关键是,这个方案能否建立起一个安全网, 至少不应该出现,没有钱就看不了病的情况。
0 Comments:
发表评论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