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s

星期日, 二月 12, 2006

究竟是谁“严重影响了中国政府的形象”?――评《公益时报》主编被撤职事件

>
> 作者:杨玉圣(学术批评网主持人)
>

>
> 《公益时报》主编陈杰人先生因为在该报2006年2月7日发表批评“中国政府网”英
> 文版有关教育方面存在的大量错误的深度报道文章――《高校教师“炮轰”中国政府网
> 英文版》(记者:程芬)而被撤职。陈主编被撤职的主要理由,在8日该社名为“办报
> 思路和导向出现严重错误”的“批斗会”上,据说“报社领导指出,有关批评政府网英
> 文翻译错误的报道,已经被上级勒令从网上撤下,国务院办公厅还因此致电《公益时
> 报》主管部门――民政部,称该报道‘严重影响了中国政府的形象’。”[1]
>
> 新闻从业人士,若因言而获罪,似乎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但是,像《公益时报》
> 这样,因为发表了一篇关于“中国政府网”的一篇客观中立、实事求是的深度报道,居
> 然被上纲上线为“严重影响了中国政府的影响”,可谓匪夷所思,莫名其妙。
>
> 首先,我善意地怀疑:这里“报社领导”转达的所谓“国务院办公厅”之说,可能
> 是夸大其辞。想想看,堂堂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国务院办公厅”,举国之
> 下,四海之内,千头万绪,日理万机,怎么可能闲来无聊到关注小小的《公益时报》的
> 这样一篇专业性很强的报道文字?
>
> 其次,基于上述揣度,我不大相信我们中央人民政府的“国务院办公厅”会把手深
> 得这么长。那么,是不是有可能在该“办公厅”工作的个别人(比如主管“中国政府
> 网”的某负责人),打着“国务院办公厅”的大旗,仗势压人?现在的世道做事,说来
> 也真是奇怪得很:不是下公文,甚至连任何书面文字都不留下,只是来一个电话,口头
> 转达,到头来,空口一说,查无实据。从依法行政的角度看,这是存在巨大的证据黑洞
> 的。
>
> 再次,还有一种可能,因为“中国政府网”的直接维护者是国务院办公厅下属分支
> 机构,因此也不能排除该网站的工作人员狐假虎威,以该办公厅的名号直接打个电话给
> 《公益时报》的主管部门。
>
> 最后,退一步,哪怕确实是国务院办公厅“致电《公益时报》主管部门――民政
> 部”,那么所谓该“报道‘严重影响了中国政府的形象’”的说法就站得住脚吗?回答
> 是否定的。
>
> 第一,《公益时报》发表的深度报道――《高校教师“炮轰”中国政府网英文
> 版》,其主要内容是温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黄卫峰博士批评“中国政府网”英文版
> 中《中国教育工作发展状况》中存在的低级错误、汉语思维影响、语法错误、词态错
> 误、定冠词使用不当、标点符号不妥等毛病。黄博士认为:中国政府网存在“许多死
> 译、硬译的情况,中式英语现象严重;英语语法问题不少;句式单调,不符合英语注重
> 变化的特点;没有从篇章的角度进行处理,结果出现大量表达累赘的情况,句与句之间
> 的衔接也不够。”因此,有关译文“不能算合格”。”
>
> 事实上,“中国政府网”的英文表达问题,远比一般人想像得还要严重。比如,从
> “政治正确”的立场看,译文中有多个句子以china作主语,但里面的统计数字实际上
> 只限于中国大陆,这实际上将中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排除在
> china之外。[2]如果说“严重影响了中国政府的形象”,那么“严重影响了中国政府的
> 形象”的,难道不正是“中国政府网”吗?这能迁罪于无辜的《公益时报》及其主编陈
> 杰人先生吗?举一个浅显的例子:一个病人得了不治之绝症,但一直感觉良好,请问能
> 怪罪确诊了此症的医院、大夫及其院长吗?
>
> 第二,黄卫峰教授的批评是以扎扎实实的学术研究做基础的。还在2月2日,黄博士
> 即在学术批评网发表了长篇评论《对外宣传工作任重而道远――评“中国政府网”英文
> 网页中的表达问题》。黄教授说:“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名普通公民,对中国政府
> 增加执政透明度感到由衷高兴。身为高校英语教师,对中国政府网站中的英语网页极为
> 关注,因为这关系到国家对外形象。由于前段时间发现国内许多著名大学的英语网页存
> 在严重的英语表达问题,因此对于政府英语网页是否存在同样问题感到担心。笔者发
> 现,政府英语网页中的翻译问题不容乐观,其中在Education部分中就发现了近百处错
> 误。现将其中部分问题提出来,希望引起关部门重视,并就教于各位专家学者。”无论
> 是从公民还是学者的角度说,这都是极其严肃认真的态度、负责任的立场。也正因为这
> 样,“中国政府网”编辑2月10日在写给黄教授的信中表示:“十分感谢您对中国政府
> 网英文版的关心和支持。您所指出的83处问题,我们一一进行了核对,其中35处确属必
> 改的错误,我们即进行了修改。造成这些错误的主要原因,是我们的工作不够细心所
> 致,现向您及所有网民致歉。其余48处,我们又专门请教了有关英文专家,认为您的意
> 见有道理,但现在还不好说是错误,需作进一步研究。”
>
> 第三,我注意到,整篇《高校教师“炮轰”中国政府网英文版》的报道,除了黄教
> 授的评论外,还有瑞典政府官员乌冷、法国欧洲科学院院士格里博达、国家行政学院院
> 教授汪玉凯、北京师范大学学生汪佳娜、新华网总裁及中国政府网负责人周锡生等的正
> 面肯定与良好评价。除了标题中用了打双引号的“炮轰”字样稍嫌扎眼外,整篇报道的
> 格调是平和认真、与人为善的。如果说是批评,也是理性的批评、善意的批评、建设性
> 的批评。
>
> 第四,更重要的是,即使是批评,但也一定要搞清楚:批评“中国政府网”,并非
> 意味着批评“中国政府”。因为谁都知道:“中国政府网”和“中国政府”是截然不同
> 的两个法律主体。批评“中国政府网”英文版存在的大量问题,恰恰是为了维护“中国
> 政府的影响”。把一项恰恰是维护“中国政府影响”的益举,歪曲、定性为“严重影响
> 了中国政府的形象”,这不是强词夺理、颠倒黑白、强加的莫须有之罪名吗?
>
> 第五,胡温中国政府一再倡导建设法治政府、和谐社会、三个代表,无论是新闻监
> 督还是学术批评,即使是政府,也不是不可以批评的。因为言论自由,是《中华人民共
> 和国宪法》所明文规定、并为宪法所明确保障的公民的基本人权。包括批评政府在内的
> 新闻监督,恰好是政治昌明、社会和谐的体现和要求。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新闻监督
> 与批评不是“严重影响”而是正面维护了“中国政府的形象”。[3]
>
> 注释:
> [1]详见陈杰人:《无聊的游戏卑劣的伎俩――就本人被解除《公益时报》主编职
> 务并遭总编辑刘佑平恶意中伤事件告天下书》,学术批评网2006年2月10日。
> [2]黄卫峰在《对外宣传工作任重而道远――评“中国政府网”英文网页中的表达
> 问题》最新修订稿中指出:“译文中还存在一个严重的政治问题,即有好几个句子是以
> china作主语,但实际上里面的统计数字都是只限于中国大陆,这样会给人抓住把柄,
> 等于把香港、澳门、台湾排除在china之外。建议相关句子全部改为被动语态,不提
> china,因为读者都知道这些统计数字仅限于中国大陆。”见学术批评网2006年2月2
> 日。
> [3]至于《公益时报》社有关负责人,敢做而不敢当,闻风丧胆(2月7日傍晚6点30
> 分左右,该报总编辑刘佑平急匆匆对陈杰人说:“老陈,不得了了,出大事了,民政部
> 办公厅一位副主任在部里坐镇,要求将批评政府网这篇稿子从报社网站撤下,不撤下,
> 他就不能下班。”杰人回忆说:“看上去万分焦急的刘佑平告诉我,事情之所以这样,
> 是国务院办公厅‘对稿子很生气’,因为‘严重影响了中国政府的形象’,已经打电话
> 责令民政部督促报社撤稿。……为了落实民政部的指示,刘佑平总编辑严令已经下班回
> 家的报社网络编辑从位于市郊清华大学的家中‘尽快赶回报社删稿’,速度‘越快越好
> ’。‘老兄,这是天大的事情啊,开不得玩笑的,部里领导在等着要结果呢!’刘佑平
> 说。)。作为一种“预防性措施”,报社在最快的时间内免去陈杰人的主编职务,以
> “应对上头可能的追查”。杰人称之为“自宫”,可谓再形象不过的了。
> 来源:独立中文笔会网http://www.chinesepen.org/ (博讯 boxun.com)
>
>
> ----------------------------------------------------------------------------
> ----
>
>
>
>

0 Comments:

发表评论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