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s

星期五, 二月 03, 2006

《新华日报》1945年5月14日 延安印象记:共产党对美国的友谊是真诚的


>
> [美]・白修德・
>
>
>
> 共产党的基本的外交政策是倾向美国的,因为他们认识了我们(美国)将为
>
> 太平洋上最大的力量,认识了我们是反抗那可恨的日本的大盟邦。在实行这个政策
>
> 中,他们一切的宣言现在是向美国说明三种意见。第一是说明他的党在抗日战争中
>
> 拥有庞大的力量,一个可以直接配合美国作战的力量。第二是说他们党的本身,它
>
> 的政府以及军队,是以有作为的民主的制度为根据的。第三是说该党愿永远和美国
>
> 作朋友。
>
> 关于共产党所能调遣的军事力量,那是没有问题的,其范围,可以从日军
>
> 及其附庸军队在那些地区的配置上反映出来。
>
> 关于民主的办法,现在也没有问题。共产党现在实行民主,是因为民主有利。你可
>
> 以请一个曾经被踢打被欺负、而其父亲传给他过去受压迫的记忆的农民来,然后,
>
> 你拿他当人看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选举当地的政府和治安机关,让他自己去表
>
> 决减租,让他自己去选举军队和民军,假如你做了这些,你就给了他以社会的权利;
>
> 这样,他就愿意为社会和给予他们权利的党二者而战。附和或者选举另外任何人与
>
> 另外任何党,对于他将视为可笑的了。
>
> 这种共产党的民主领导,是否可能在战后,在那政治可能腐败的大城市里以及有着
>
> 完整组织的富裕的善辩的反对党派的地方实现,还得等将来决定。共产党觉得,如
>
> 果一切阶级里的成人都能有选举权,那么,党就能够掌握群众;因此,民主便确实
>
> 地成为中国本身、共产党和群众三者同时发展的最好的媒介了。
>
> 共产党所宣布的对美国的友谊,现在是真诚的,而如果他们的友谊能够得到相同的
>
> 友谊的话,可能成为一种长久的友谊。抗日战争是如此的艰苦,使共产主义者,成
>
> 了民族主义者;而同时,日本的任何敌人,都变成了他们的知心好友。作为日本主
>
> 要的敌人的美国,是他们的朋友,他们更觉得美国能够在产生和平与将来中国有秩
>
> 序的发展中有最大的帮助。他们说中国经历战争太多了,这是真的,自一九一一年
>
> 以来,这个国家一直在流血、破坏和死亡之中。人民是够受了。
>
> 中国共产党由经验中获得理论,从其早年的斗争时起,已经走了一段很长的路程了。
>
> 现在,为将来的中国,它需要美国的友谊,比需要其他单独的有条件的强国的友谊
>
> 更多。虽然,它需要这种友谊,却不象一个乞丐求乞,而是如一个朋友在进行一个
>
> 共同的事业中求援。无论有没有这种友谊,他们的抗日战争必将继续胜利而后
>
> 已。……
>
>
>
> ――《新华日报》1945年5月14日
>
>
>
>
>
>
>
>
>
>
>
>
>
>
>
>
>
> 加强中美人民的合作
>
>
>
> 自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在反对法西斯黑暗势力的共同斗争中,
>
> 是更加增进了,巩固了。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已经在战争中用血来凝固了。
>
> 从前的飞虎队,现在的第十四航空队,他们在中国的上空作战,勋功卓著,已博得
>
> 两国人民同声的赞美。他们的血流在中国的大地上,已与我国人民的血胶固在一起。
>
> 在中印缅战区,我国远征军,从美国那里得到精良的武器,又受到美国军事专家的
>
> 训练,已经变成了一支新的劲旅。现在,中美军队在印缅边境并肩作战,在野人山
>
> 的丛林里,在胡康河边,获到了不断的胜利,他们的血流在了一起。
>
> 中国人民特别不会忘记美国人民这几年来在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援助。我们从美国那
>
> 里不断得到军火,也不止一次得到信用贷款。美国还派了许多技术专家来帮助我们,
>
> 也派了许多学者来华讲学。最近中美又合组东南训练团,由美国军事专家来训练我
>
> 国军官,帮助我们编练新军。我们的苦难和不幸,在美国引起了共鸣。我们在军事
>
> 上政治上经济上的作战努力,在美国引起了兴趣和讨论。所有这些,无疑的,都是
>
> 贯注着美国人民的那种民主思想和进步行动的崇高的信念。
>
> 事实证明着:中美两国友谊合作的增进,是关系着两国人民的生存攸关的利益,是
>
> 关系着他们的力量的增长、他们的生活的幸福与繁荣的获得的。这就是为什么,我
>
> 们有理由要求美国援助我国一切抗日部队;我们欢迎尼米兹将军的战略,也赞成史
>
> 迪威将军的声明;我们重视美国朋友对我们的善意的批评和建议。
>
> 我们这样做,是从加强中美两国人民在各方面作战努力上的配合出发的。我们丝毫
>
> 也不能缺乏自信到,竟认为没有援助,就不能作战,就不能改进目前的政治经济情
>
> 况,就不能够克服目前的困难。中国人民是拥有无限的潜在力量的,中国人民的力
>
> 量是能够发掘出来的。目前的困难是能够克服的。华北敌后军民,在没有任何外来
>
> 援助的情况下,仍然能够打击敌人,收复广大的地区,从事民主政治和民主经济的
>
> 建设,就是一个雄辩的明证。我们应该在自己战场上主动出击,来在战略范畴内取
>
> 得广泛的合作,争取更多的帮助。
>
>
> 我们尊重并且愿意接受美国朋友善意的批评和建议,正如我们对孤立主义提出批评,
>
> 应受到尊重一样,这也是从彼此激励互求进步以加强两国人民的合作出发的。我们
>
> 丝毫也不心存疑惧,认为美国朋友的批评是对中国内政的干涉。同样,我们批评孤
>
> 立主义,也丝毫不会引起任何的疑惧,认为我们有排外的倾向,而只有被美国人民
>
> 所欢迎。最好的朋友是诤友,接着不仅适用于人与人之间,也适用于国家民族之间。
>
> 中美是太平洋的两个大国,两国人民的亲密合作,并肩作战,对击溃日寇,有着极
>
> 大的作用。我们应该团结得更坚固,合作得更紧密,抗战得更积极!
>
>
>
> ――《新华日报》社论 1944年3月15日
>
>
>
> 美国人民的理想与民主精神
>
> 钟 颖
>
>
>
> 我爱美国,因为在这儿我看到那使人生活高尚的自由的光辉……
>
> 我爱美国,因为在这儿我看到了在别的国度里时常成为战争的导因,在这儿却能够
>
> 整然不紊的用民主的方法来解决。
>
> ――莫洛亚
>
>
>
> 三百年以前,当英国的历史还充满着迷妄的各式宗教和君主威权的时候,
>
> 一群一群的叛逆者,带着忧郁的心情,怀着自己的信念,渡过大西洋,流徙到这块
>
> 没有开垦过的荒地上来了,幸福的阳光和暖地照射着他们,他们在这里坦开胸怀,
>
> 尽情地呼吸着自由的空气,他们把自己的全部努力,投向了大自然。忠贞的垦荒者
>
> 啊,你们的树不尽的血汗辛劳,已给自由民主的理想开辟了一条广袤的道路来了。
>
> 他们为了完全摆脱加在他们身上的铁枷,1776年的独立战争爆发了,独立宣言淋漓
>
> 地发挥了他们对自由民主的信念,“一切人类生而平等”的誓言,永远地镌刻在每
>
> 一个美国人的心上,他们坚决地认为创造者给了他们若干不可转让的权利,这些权
>
> 利包括了每一个人的生命、自由及幸福的追求。为了自己获得这些权利,他们才牺
>
> 牲无数人的生命来进行独立战争;为了别人也能获得这些权利,他们才从血泊中解
>
> 放了那南方被人当作牛马的黑奴,这就是美国追求人类自由人类幸福的可佩的精神。
>
> 在这次反法西斯战争中,美国全国人民又挺身进到战争中来了,在全世界各个角落
>
> 的许多火线上,都已有了美国健儿的身影,当你向他们发问对于战争的感想的时候,
>
> 他们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你一句:“该死的战争!”但他们为什么又是那么急切地争
>
> 着降低年龄而参加战争呢?这正是美国人的自由理想和罗斯福总统所宣示的四大自
>
> 由鼓舞着他们,正如杰弗逊总统所说的一样:“一百年或数百年之间,丧失几条生
>
> 命,又有什么关系呢?自由的树常常要用志士和暴君的血去培植的啊。”战争的黑
>
> 手已暂时地掩隐了纽约港口自由神手中火炬的光芒,民主世界不正遭到法西斯暴烈
>
> 的摧残吗?
>
> 美国人民认为任何形式的政府,它的行为均不能超出保障人民的天赋权益的范围,
>
> 他们认为:“政府皆由人民组织而成,从被统治者的同意而产生他们的公正的权利,
>
> 任何形式的政府如一旦变成破坏了这些目标,人民就有权利改变它或废弃它。”杰
>
> 弗逊告诉美国人,他们的第一个目的就在于制止政府的压迫,林肯更告诉美国人:
>
> “若不得他人的同意,没有一个人善良得足以统治另一个人。”
>
> 因此,统治美国人的政府必须是由他们自己选举出来的政府,政府或政党要想存在
>
> 就不能不依靠人民,不能不保障人民的权益。
>
> 美国人民当然更有对于(政府)进行批评的权利。假如一旦有了如社会救济、劳工
>
> 关系及国家防御等问题的发生,全国各地选出来的代表就都在国会中发表他们正面
>
> 或反面的意见甚至于对政府提出严厉的批评。没有一个人能够不让别人发表意见:
>
> “看上帝份上,请让我们听到问题的两方面吧”(杰弗逊语)。但就因了这样,许
>
> 多法西斯分子又把这件作为民主国家行动迟缓来反对民主国家了,罗斯福前年三月
>
> 的一段话对于这些法西斯分子是一个很好的回答:“是的,我们民主国家的决定,
>
> 也许产生很迟,但当决定产生时,它就不是以任何个人的声音来宣告而是以一亿三
>
> 千万人的声音来宣告。”请记住美国是一亿三千万人不是一个人。
>
> 这样,美国人当然更要有言论和出版自由来表达他们的意见的权利,首先宪法上就
>
> 规定了他们的这种权利,并且还规定了国会不得剥夺人民的这种权利(遵检)。
>
> 这正是衡量一个国家民主制度的尺度,社会舆论虽然并不就等于行政措施,但政府
>
> 对于社会舆论的重视,在他们采取行动的时候是有着决定的意义的。即使是一个很
>
> 小的外交问题,国务院也要听取报纸评论及新闻、杂志记事及无线电广播等的个人
>
> 意见或团体意见。国务院听取这些意见以后,就以缜密的整理方法对这些加以检讨
>
> 或采纳。
>
> 为了使人民能够经常明了政府的措施,罗斯福总统从1933年又恢复了招待新闻记者
>
> 会议的办法。记者招待会和普通会议不同,总统出席的目的是在尽可能详细的回答
>
> 记者们所提出来的问题。一个国家的总统,随时出席和记者们谈论并准备答复记者
>
> 们所提出来的问题,不能不说是民主国家的特有的风格。在美国人民的心目中,政
>
> 党的作用是在为人民谋福利,和表达他们的意见与实行他们的主张,任何政党要想
>
> 获得胜利只有用自己的足以代表人民的行动来争取。
>
> 美国还是充沛着青春力的国家,青年人正在毫无阻拦掘发着对于民主的将来,实验
>
> 着自己将来的民主生活。这些青年政治家们还在1934年集合在加利福尼亚州的蒙脱
>
> 查马学校举行了一次“美国理想青年会议,”随即“青年州政府”就宣告成立了。
>
> 1936年4月他们更联合教师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开过一次宪法会议,此后曾一年举行
>
> 两次立法会议。
>
> 在大学校园里的美国青年,他们对于民主的理想,自然也受着同样的训练。一个社
>
> 会观察家,某次随意的选择了几个学生,问他们美国的民主主义已有了什么成就和
>
> 具有怎样的潜在力,一个学生回答这一个问题说:“美国的民主主义已在世界历史
>
> 中把最大限度的自由和大无畏精神给与他的人民了。”另一个学生说:“学校的训
>
> 导使我们开了眼界,使我们知道民主制度是怎样具有不可数计的价值,使我们对这
>
> 种制度发生了最深的信念。并鼓励了我们在探讨怎样才是保持和扩充这种制度的最
>
> 好方法。”这些回答,不过是许多答案中的两个例子罢了。
>
> 美国还是一个朝气勃勃的国家,他们不怕困难,他们更不怕新的事物,须要和平的
>
> 时候,他们会在和平中努力于开拓幸福的生活;须要战争的时候,他们也会谈笑自
>
> 若的从三十层的高楼,从千百的小城镇上夹在丁香丛里的大街,从草原上的褐色砖
>
> 房中走出来,回头向自己的家门说声“再会”,走上千万哩以外的炮火连天的战场,
>
> 献身于保卫民主的战争。他们相互间有着最纯洁的友爱,他们见面时互相亲切的招
>
> 呼着“老兄”,他们的友爱不仅及于所有的美国人,而是如林肯所说的“一切的人”。
>
>
>
> 他自己活着,他自己死去,
>
> 他爱,他恨,他传种接代,
>
> 无庸一个政府计划的监察,
>
> 这就是一个美国人!
>
> ――(英)P.BENTMEY
>
>
>
> “爱好自由,在今日的国内依旧汹涌而稳定”。
>
> (罗斯福1940年6月演说)
>
>
>
> ――《新华日报》1943年9月12日
>
>
>
>
>
>
>
>
>
>
>
>
>
>
>
>
>
>
>
>

0 Comments:

发表评论

<< Home